中国抗衰老化妆品产业分会|中国抗衰老化妆品网——十大最有效抗衰老护肤品化妆品

协会动态

前瞻思考指引行业未来发展|中国化妆品科技赋能大会 日期:2022-12-20 来源: 浏览:1204

12月14日,由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编委会主办,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北京国妆科创自然科学研究院、CBE SUPPLY美妆供应链博览会联合主办,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特别支持的首届#中国化妆品科技赋能大会#暨《#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首发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同步直播的方式隆重召开。化妆品科技领域专家学者相聚“云”端,以“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织了1场主题论坛,“抗衰化妆品”、“新原料”、“检验检测与功效评价”、“数字技术”、“毛发健康与其他技术” 5场专题论坛,共享科研成果,共议前沿问题,共谋发展路径。


新法规给化妆品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微信图片_20221220202527.png


协会顾问、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化妆品系主任赵华在“新法规给化妆品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大会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国化妆品产业法规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并介绍了化妆品原料的监管、准入和使用的要求;同时对化妆品功效评价与宣传、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说明。最后,他提出,新条例的实施给行业创新带来机遇和挑战,要求注册人、备案人应该对化妆品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并且化妆品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行业科技进步离不开原料的创新,化妆品原料对产品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特色植物原料、生物技术来源原料(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来源等)、纳米材料,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需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积极应对、顺势而为!


中国化妆品产业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微信图片_20221220202537.png


北京日化协会秘书长、《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副主编陶丽莉在“中国化妆品产业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一)”的大会主题报告中,第一部分内容,以宏观经济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商品零售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个经济指标介绍了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对我国化妆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从化妆品产业链入手,对我国化妆品原料市场、包装市场、生产企业(含化妆品代工生产厂商)、品牌企业、销售渠道等产业链环节及组成主体现状及特点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内容依据我国化妆品产业专利情况,介绍了我国化妆品产业科技现状。第三部分对我国化妆品产业及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未来化妆品科技的四大发展趋势,指引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221220202546.png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副主编贾焱在“中国化妆品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二)”的大会主题报告中,指出化妆品作为科技产品和时尚产品的复合体,兼具新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和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复合的特性。其中,科技性是化妆品的核心内涵。在系统梳理中国化妆品产业科技现状中,指出所面临的5个科技挑战,最重要的是与皮肤健康相关的跨学科研究严重不足。回顾2018-2022年近五年来,国家层面有关化妆品的政策法规,其目的均是提高化妆品的科学内涵,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化妆品行业同仁,要有促进中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担当。纵观国内外的化妆品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总结其他学科的发展历史,未来化妆品科技的发展趋势:一是,以系统生物学为基本研究范式的化妆品皮肤科学新技术研究;二是,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的化妆品原料新技术;三是,以靶向、缓释为导向的化妆品制剂新技术;四是,以新机制发现为牵引的化妆品安全与功效新技术。


对标国际、百家争鸣,推进化妆品原料研发创新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微信图片_20221220202601.png


 山东省药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主编孟祥璟博士在“化妆品原料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大会主题报告中,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创新原料及功效研究进展。化妆品创新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创新,做强做优特色植物种植与化妆品原料的开发,提高产品加工能力和附加值,完善化妆品原料标准和安全评估体系,建议企业和高校院所参与化妆品新原料申报和原材料标准制定,对标国际、百家争鸣、服务于消费者,推进我国化妆品原料的研发创新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加大化妆品技术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微信图片_20221220202611.png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会长、《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主编王伟在“化妆品产品研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大会主题报告中,系统性介绍了化妆品研发的创新技术,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为制剂开发创新技术、原料制备创新技术、筛选评价创新技术。在制剂开发创新技术部分,讲授了皮肤促渗技术(物理促渗/化学促渗/生物促渗)、纳米载体技术(纳米乳、脂质体、包合物等)和细胞靶向识别技术;在原料制备创新技术部分,浅析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筛选评价创新技术部分,概述了化妆品功效原料的计算机辅助高效筛选技术、化妆品功效与安全的细胞生物学快速评价技术、基于3D皮肤模型的化妆品功效评价技术和基于斑马鱼生物替代模型的化妆品功效与安全评价技术。最后,王伟教授介绍了自己的化妆品研究团队和平台(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并对中国化妆品企业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加大化妆品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素质和产品的竞争力,着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化妆品高端品牌。


“安全评估前置”应对策略助力企业低成本、高效完成备案注册


微信图片_20221220202626.png


中关村国际医药检验认证科技有限公司化妆品检测技术总监、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专家委员、《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副主编张廷芬在“化妆品检测与功效评价技术现状与发展”的大会主题报告中,回顾了新规下化妆品备案/注册检测的变化,分析了当前执行有效的限用组分、禁用组分以及非法添加组分检测的相关标准的特点、现实困难以及发展需求,分享了近2年来化妆品功效评价标准的现实状况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检测实践经验提出了有助于企业低成本、高效完成备案注册的“安全评估前置”应对策略,基于法规基调以及国内外检验检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几年在检验检测领域需要继续大力投入和推动的两个方面,一是检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尤其是功效评价,迫切地需要确定统一的判定标准和功效分级标准,二是体外测试方法在化妆品毒理测试、化妆品功效测试中的应用,尽管近年陆续有部分非动物测试方法被纳入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很大差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妆品进出口。总之,随着新规落地执行,化妆品检验检测将在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抓住产业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把握化妆品未来趋势和机遇


微信图片_20221220202635.png


 广东药科大学副教授、科技处负责人、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专家委员、《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副主编赵力民在“化妆品产品研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大会主题报告中,从“化妆品现代化趋势”“人工智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数字化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指出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对化妆品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化妆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可打破传统人力监管的低效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流程以达到控制成本、控制风险,结合大数据挖掘消费差异化触点,一站式打通流量链路,有利于整体把握行业动态,监控产品品质,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促进化妆品市场稳步增长。


汇聚行业力量,赋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得到了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北京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赣南医学院、北京日化协会、山东日用化工协会、上海东方美谷皮肤健康管理研究院、北京美丽健康产业创新研究院、华园美妆联盟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中国名牌》杂志、《科技尚品》杂志、《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丝路纵横》杂志、《品观APP》新媒体平台、《美妆头条》新媒体平台、《未来迹》新媒体平台、《辉煌美妆》栏目、《化妆品科技前沿》新媒体、精油大百科科普平台为大会战略支持媒体。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化妆品系主任赵华, 北京日化协会秘书长陶丽莉,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贾焱,山东省药学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孟祥璟,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王伟,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张贵峰,蔻之初首席科研官王沁怡博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北京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丽,上海东方美谷皮肤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李成亮,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善颜技术总监刘菲, 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百,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萱嘉生物科技公司创始人张嘉恒,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陈小龙,上海纤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曹辉,言安堂合伙人唐胜男博士,颇黎芳香医药公司总经理赵华祥,中关村国际医药检验认证科技有限公司化妆品检测技术总监张廷芬博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化妆品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帖航,北京颐唯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金昊,上海伽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光刚,广东药科大学副教授、科技处负责人赵力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胡继晔,华商有为化妆品研发生态平台创始人邓伟健,华唐自动化科技公司总经理武志华,北京国妆科创自然科学院研究院执行院长谢志辉,北京积水潭医院毛发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凡,北京福纳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慧,北京至乐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学化研究负责人韩杉,广州市骄子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人30位专家学者进行了高质量、高水平的报告。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巢志茂,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录驰冲,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王伟,北京日化协会秘书长陶丽莉,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张贵峰,山东省药学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孟祥璟,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秘书长孙立波对本次大会各论坛进行了主持。


本此大会引发了化妆品领域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截至大会主场报告结束时,年会的全媒体累计观看量超过30万人次。根据组委会计划,2023年5月份将在上海美博会期间举办第二届中国化妆品科技赋能大会暨《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4)》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