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国化妆品科学》杂志社社长程伟系统阐述了期刊的创办背景、发展历程及未来愿景。他指出,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化妆品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学科建设日益加强,人才梯队不断完善,在此背景下,国内首本专注于化妆品领域的中文国际学术期刊《中国化妆品科学》应运而生,旨在引领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化妆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期刊已被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正式收录,并同步开通了微信、微博等发布平台,拓宽了传播渠道。程伟社长进一步表示,期刊将充分发挥化妆品科学领域交叉融合的优势,强化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的衔接,创建了中医药化妆品、抗衰老化妆品、品牌设计与传播、化妆品监管科学等十大专栏,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学术交流、成果共享、合作共赢于一体的赋能平台。在未来的五年规划中,期刊将力争跻身国内外主流数据库,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标杆。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期刊学术委员会荣誉主任凌沛学从科技浪潮、产业升级路径、期刊使命三个维度发表重要见解,强调科技对化妆品产业的变革驱动及期刊的学术促进作用。沈阳药科大学教授、中药学院院长、期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宁建议新创期刊应聚焦热点、提升影响力及强化审稿专业性。花西子首席科学家、期刊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慧良提出要突出期刊特色,并提倡吸纳跨学科优秀人才。齐鲁师范学院教授、化工学院院长,期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曹晓荣基于对国外化妆品企业品牌的检索、化妆品期刊教育专栏设置情况的分析,建议增设特约专栏、专业介绍及文献推荐板块专栏,建设交叉人才培养机制。期刊理事单位上海林清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宏旗,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指出期刊作为平台为企业引领科研方向,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联美容化妆品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期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志刚提出本刊应朝着科技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并提出希望国内化妆品在品牌发展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和艺术。原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厅级巡视员、常务副局长、期刊顾问委员张守文对期刊寄予厚望,强调不忘初心使命,持续引领中国化妆品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要求期刊聚焦高质量论文稿源,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刊队伍,并积极吸纳优秀中青年专家、学者加入编委团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化妆品领域国际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国务院津贴专家、期刊皮肤医学委员会主任杨森提出希望利用期刊平台,推动化妆品科学与皮肤医学的深度融合与发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期刊皮肤医学委员会主任张海萍指出,期刊平台应助力国内外皮肤生理研究交流,发掘化妆品领域科学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期刊稿源拓展、选题策划创新、数智化传播路径、管理制度完善,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期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提出宝贵建议,特别强调了跨学科融合与国际化视野对于推动化妆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倡导将非遗文化融入化妆品领域,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讨论结束后,巢志茂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凝聚共识,共同推动化妆品科学领域的进步,为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会议期间,还颁发了期刊编辑委员会聘书,对期刊编辑委员会管理章程进行了审议。会后,组织与会人员参观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亲身感受“一株救世草,一颗报国心!”的治学之道和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妆品科学》杂志社主办,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协办,山东花物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产品支持。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化妆品科学领域学术平台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中国化妆品科学》将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依托学术共同体的协同合作,持续提升期刊质量与行业引领力,为中国化妆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