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中国未来研究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2022“一带一路”化妆品产业国际合作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成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皮肤健康产业发展之路”。
会议上,金涌教授特别指出国内化妆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他表示,国内化妆品行业起步比较晚,产业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有巨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缺少长期的科学与技术积累,以及国家层面的宏观指导。对于关键的技术问题、重大的发展前沿、宏观的发展战略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关于解决国内皮肤健康产业系统性问题和基础性,振兴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我国主张的科技技术引领绿色发展的总方针是完全契合的。
基于以上观点,针对“中国皮肤健康产业发展之路”金涌教授主要从以下三点来展开详细的分享。
皮肤健康产业是创建美丽
前瞻性的战略性的产业
皮肤健康作为人类最大的器官,皮肤和皮下组织占人体体重的1/6,皮肤最重要的功能是屏障,皮肤健康管理一定是前景广阔。
随着医药健康、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健康消费观的改变,推动了皮肤健康产业科技研发和跨界创新。
中国的化学和日化工业是全世界最大的。2021年6月6日,清华大学、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江南大学等学校联合组织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院校和十家三甲医院的皮肤科专家,以及具有影响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三十三家机构联合成立了皮肤健康产业中国科技联盟,将联合各学科的研究队伍,建设高端有效的合作研发平台,抢占皮肤健康产业的科技战略至高点,目的在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前沿突破。联盟的创立全面提升了中国皮肤健康领域的原始创新力,将充分释放化妆品产业的科技实力、创新动力、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开发共建成为皮肤产业的
发展共识
国内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需求巨大,但是供需双方无法匹配,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家重大的科研计划中缺少对化妆品相关研究的内容,国际化妆品品牌具有较强的研发与产业引领力,而中国化妆品产业研发力量薄弱,落后于其他产业。原料评估、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标准建立、标准物质研发等方面联合,这将对推动我国原始创新力、促进化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联盟通过科研院所、高校、检测检验机构、企业的研发力量,汇聚皮肤健康领域相关交叉最高端的研究人员开展联合攻关,用最前沿的科技技术解决产业所面临的最迫切的发展难题。通过研发资金的众筹分担,关键技术分工协作攻关,先进通用技术共享和保护、风险利益共担、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一个资金、技术、产业、利润连续循环,强化科技创新合作。
去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中国剂量科学研究院、河北省食物监测研究院,中国海关科技技术研究中心和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化妆品产业分会等八家单位联合建立了全国化妆品联合检验评价评估平台,该平台以化妆品检测评价相关的共性技术为引领,以技术平台与装备创新的支撑,通过各研究所、高校检测机构、企业发挥力量之间的深度合作和优势互补,聚焦化妆品原料评估、质量质控方法研究、技术标准建立、标准物质研究等环节,解决制约中国国产化妆品产业竞争能力的卡脖子问题和检验的技术,推动全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规范化发展。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是皮肤
健康产业的核心使命
联盟成立了技术攻关联合体,攻坚关键技术难题,将国际前沿科学颠覆性的技术和突破性实践用到皮肤健康产业之中,将人类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色彩和生活美学融入到皮肤健康产业的设计之中,希望在联盟内培育出十个有国际化水平的中国化妆品品牌和三到五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化妆品品牌,提升中国化妆品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
作为皮肤健康领域,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产业科技联盟,联盟将通过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形成联盟的科技优势,以标准的制定带动产业规范化发展。联合国内政、社、产、学、研、用各方面资源,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形成中国化妆品品牌走向世界的强大支撑力,提升中国化妆品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国领导力的知名中国品牌,积极推动国内外化妆品产业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最后,金涌教授表示,追求美的事业是人类文明高度升华的事业,共谋中国千年文化形成的美学精华,融入皮肤健康产品的工业中去,致力于皮肤健康、养护关联产品的研发,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培育有世界影响力、全球引领力的中国化妆品产业,这项工程意义重大。
中国双循环战略通过促进品牌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与联盟的使命与目标非常契合。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皮肤健康全产业链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联盟的发展将有力促进中国皮肤健康事业突破性创新发展,为人类美的事业贡献中国的力量、中国的创造、中国的影响!
演讲嘉宾介绍
金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际公认流态化、反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循环经济领域相关学科发展与实践推动的领军人物。为中国化工领域中流态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